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2015中国留学白皮书》发布 七成留学生返华就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3日     来源:     字体: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董理6月18日北京报道】“过去出去留学的学生大多想要留在国外,觉得回来就没了面子,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想要回来,于是归国就业就成了问题。”新东方前途出国副总裁俞仲秋于18日在北京举办的《2015中国留学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出国留学虽然拓宽了视野,就业空间更加广阔,但仍然有问题存在。

  74.48%留学人员选择返华发展

  据中国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5.98万人,其中自费留学占42.3万人;2014年度各类留学返华人员总是为36.48万人,其中自费留学占33.61万人。

  2014年度与2013年度的统计数据相比较,出国留学人数和留学返华人数均有进一步增加,分别增长了11.09%和3.20%。

  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至2014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351.84万人,留学返华人员总数达到180.96万人。

  除去108.98万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的人员,有74.48%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返华发展。

  1978年截至2007年留学归国总人数为31.97万人,截至2014年底,7年间增长了4.7倍。据中国教育部预测,海归人数将继续增长,预计到2017年将达到66.6万人。

  就业型海归留英学子最多 占21.19%

  “我接触到很多中国的用人单位,他们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不少留学生是因为中国的高考成绩不好或者考不上中国的好大学所以选择出国,”俞仲秋在发布会上发言说,“因此很多中国的用人单位反而不想要海归。”

  “但是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51%的中国学生倾向于申请世界前一百名的名校,”俞仲秋说,“甚至还有27%是要申请世界排名前两百的,而中国院校能排到前两百的不超过10所,所以说留学人群其实是非常优秀的。”

  据《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显示,留英海归占全部就业型海归的21.1%,美国位居第二占17%、澳洲第三占10%,其次是韩国和法国各占8%。

  白皮书中指出,当前归国就业的留学生中,英国留学归来的学生居第一位。虽然美国是中国学生选择最多的国家,但由于英国较为严格的国际生就业政策,使得大部分英国留学生在毕业后必须返华。而同时,英国的1年制研究生因其学制短,时间成本较低,因此很多中国学生会选择就读英国硕士,都是为了给自己在中国的就业增加竞争力;而非像去往加拿大、澳洲等移民国家的学生,很多人的留学目的是为了最终的移民。

  半数海归的烦恼:难融入中国环境

  白皮书内容显示,有86%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一年以上的只占5.5%,表明“海带(海待)”或“海参(海剩)”并非普遍现象。

  白皮书中同时还列出了海归在就业过程中在HR眼中的优势和劣势,46.78%的HR认为“视野更加开阔”是海归具备的最大优势,其次是“思维更加活跃”“外语水平高”“适应能力强”,分别占到了19.54%、17.61%和16.07%。

  白皮书指出大部分的海归由于自身优越感,在自我评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好高骛远”,42.17%的HR对海归有此评价,另外“不稳定,易跳槽”和“盲目自信”也是HR认为海归不足的两大问题,还有3.75%的HR认为海归“团队协作能力差”。

  此外在海归就业问题当中,白皮书还显示出半数以上的海归表示一直难以融入中国环境,这可能直接影响海归寻找工作的时间长短以及就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力的发挥,降低就业质量。调查数据显示,53.80%的海归一直很难融入中国环境,26.70%的人认为一直很好融入。

  白皮书指出,这是西方现代的思维方式和中国传统的人文观的冲突,只有海归人员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找到符合中国环境的职场处事方式,才能充分运用自己的所学,发挥海外教育的所长。

  近五成海归工作5年以上才能收回留学成本

  近八成海归就业薪资水平低于期望值,其中38%认为低很多,39%认为低一些 ;期望月薪3000(人民币,下同)至8000的占63%,1万以上的占12%。

  白皮书指出,面对当前庞大的留学群体时,留学已不再具有“精英”光环,其价值是潜移默化的成长。而对于用人企业而言,在筛选人才之初,相关的经验比一纸文凭往往更有说服力。如果海归在归国就业初期过于看重薪资,则会错过很多长远发展的机会。度过职场的适应期,进入上升期后,海归的竞争力才将逐渐显现,并开始远远大于中国毕业生。

  并且留学资金成本回收时间长、就职基层岗位在归国就业的留学生当中也属普遍现象,57.80%的海归就业岗位分布在基层岗位,中高层占33.70%。海归收回留学成本调查中,5年及以上的占49%,两年包括两年内收回的共占22%。然而,海归就业的薪资水平增长快、后劲足,总体优势仍十分明显,平均从第一年的8.3万年薪到3年后就能达到32.7万。

  近30%留学生返华就业首选北京

  白皮书内容显示,在选择工作地点时,北京仍然是留学生归国就业的首选地,但所占比例却在下降。过去北京承载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太多重任,各类产业的高密度大规模聚集导致城市发展已到了超负荷的境地。目前北京政府也是在注重调整产业结构,从而起到逐步疏散人口的作用。

  因此白皮书建议,未来更多的职业发展平台遍布全国,海归在就业时应注重选取自己所学专业发展较好的城市,如果确实有固定的就业目标城市,那么应在留学前就应该规划好自己的所学专业、以及未来的就业领域,最好是该城市重点发展的行业领域。虽然海归在一线城市聚集效应仍然明显,但开始呈现广分散的态势。据调查,打算返华就业的海归选择北京的比例仅为29.17%,比已返华海归选择北京的比例41.6%下降了16.2%。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北京、大连、上海、深圳、广州、苏州、厦门、杭州、天津、郑州。

  白皮书指出,在选择工作单位方面,虽然大多数的海归期望就职于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仅4.2%的海归期望就职于民营企业。但事实的情况是,超过一半的海归最终就职于民营企业。这是海归对中国企业情况不熟悉的反映,民营企业目前仍是中国就业市场的主力军,很多海归归国后在“接地气”方面确实仍需努力。

  在中国社会网络和人际关系上,相比中国毕业学生海归也有所欠缺,白皮书认为海归在留学期间,缺失了中国社会网络的拓展,返华后就业,也不能很快拓展社会网络,从而导致就业时利用社会网络寻找工作的概率降低。有59%的海归在社会网络比较中要比中国毕业生差,26%相比要好一些。

  白皮书也为海归提出了求职建议,由于企业HR通常是通过内外两种渠道去寻找员工,内部渠道主要是员工推荐;外部渠道则包括:接受投递简历、主动搜寻简历、通过猎头(同行、朋友)推荐。因此,求职者可以选择被动被企业发现,或被人推荐;同时也可以选择主动通过招聘平台和社交网络去获取招聘信息。

  留学生钱花哪里了?以日常学习生活花费为主

  2013年和2014年,中国留学生在留学期间的消费总金额持续大涨。白皮书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同比增长了30%,而2014年的同比增长更是高达39%。从具体消费类别上看,日常开销和零售,即生活相关必需品仍是消费中比例最大的。旅游和餐饮,即包含返华和旅行的机票以及外出就餐的比重与非留学群体相比较少,可见大多数留学生在留学期间,并没有过多的时间从事学习以外的游玩活动。

  在调查中还发现,有接近九成的中国留学生都是网购行为,其中43%用于了网上购书,占线上消费第一位;往返中国及周边旅游的交通费用占24%;购买电话卡和缴纳网络费用等占了网上消费的22%;而和生活用品相关的产品消费则占17%。在网购颇受欢迎的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网上消费占比中国留学生消费的15%到30%之间。这一方面说明当地电商非常发达,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留学生在繁忙的学业面前,更愿意通过自己的电脑和移动设备采购自己生活及娱乐所需,而不必再像以往一样必须亲自前往商超或者通过电话订购。

  白皮书指出,综合所有留学国家的中国学生日常消费数据,可以发现,教育类消费占学生消费的22%,这部分消费包括学校的注册费、书费、管理费、培训费,以及一些其它发生在校园内的花费。证明中国学生在学习本身上,仍然投入了很多精力;或者在校内度过了大部分学习时间。零售、超市、百货、餐饮等共占42%,这些则构成了留学生在当地的主要花费。

  从中国留学生的消费内容来看,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在海外仍是主要以日常学习生活的花费为主。白皮书认为,那些留学之后纸醉金迷、无心向学的学生只是个别现象,不能代表现在中国留学生整体的面貌。

打印本页 我要纠错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